Resource Recycl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資源循環與環境友善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Management
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氣候變遷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本公司持續採用TCFD架構,深化在極端氣候下可能面臨之風險項目,並掌握新的商業機會。參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針對RCP 8.5之情境,推估2016-2035年溫度上升、降雨量、淹水及乾旱之情形,列舉3項實體風險議題;並依據集團策略、產業特性、國家自訂預期貢獻目標(INDC)及TCFD 指標,列舉9項轉型風險與12項機會議題,共24項潛在風險與機會議題。 2024 年針對ESG委員會與高階單位主管進行問卷調查,評估各項風險對公司營運的關聯性及可能影響的時間,與各項機會的發展性及可執行性,共回收13份問卷,經由小組統計分析後,鑑別出11項重大性氣候議題(1項實體風險項目、5項轉型風險項目、6項機會項目)。
氣候變遷議題 議題類別 風險與機會項目說明 潛在財務影響 公司策略及因應作為
高溫 實體風險/慢性
  1. 以近未來(2016-2035年)全球溫度上升4℃(RCP8.5)為基礎,未來外氣溫度急遽升,預估於夏季(6-8月)最高溫度達37.5℃。
  2. 高溫造成影響生產製程、空調設備冷卻能力,提升空調及冷卻設備的使用頻率,使電力使用量增加、用水需求上升。
營運成本增加

若缺水則需外購水車,嚴重時將減少產線生產或全面停工,預估購水成本增加每天2.6萬元。

  1. 監控水情狀況與緊急應變程序
  2. 停止非必要用水,加強巡查管線與開關。
  3. 推行用水改善方案,逐年降低總取水量。
政府監管或監督 – 耗水費徵收 轉型風險 /政策與法律 經濟部 2023年1月發佈「耗水費徵收辦法」,對枯水期(1~4月、11~12月)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之用水大戶,每度開徵「耗水費」。 營運成本增加

2024年建置150噸備用水槽,建置費用500萬元。

  1. 設定單位產品耗水量目標,並逐年達成減量目標。
  2. 改善廢水回收系統及加強操作管理,提升回收水量,減少耗水量。
碳費 轉型風險 /政策與法律 環境部2023年12月發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預計於2025年對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之排碳大戶開徵碳費。 前期投入成本高,後期碳排放量低,營運成本降低

本公司非排碳大戶,若未來法規規範下調,可能面臨營運成本上升的風險

  1. 將碳成本納入投資評估,提升減碳項目之執行機會
  2. 規劃2025~2030年節能減碳措施方案,進行廠內設備汰舊換新、改善能源效率等方案。
再生能源法規 - 用電大戶條款風險 轉型風險/政策與法律 經濟部「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於2021年施行,要求契約容量大於5,000 kW之用電大戶,須於2025年前設置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設備。 資本支出增加、營運成本增加

本公司契約容量未達5,000kw,若未來法規規範下調,可能面臨營運成本上升。

  1. 規劃2025~2030年節能減碳措施方案,進行廠內設備汰舊換新、改善能源效率等方案。
  2. 2025年規劃將建置自發自用太陽能案場75.9kW,自發自用達322.7kW。
低碳技術轉型 轉型風險/能源、技術 為減碳而投入能源轉型、效率提升、燃料替代等低碳技術發展,使得企業投入技術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營運成本降低

2024年度節能減碳措施,共投入420萬元,節電量21萬度及減碳量102噸CO2e。

持續規劃2025~2030年節能減碳措施方案,進行廠內設備汰舊換新、改善能源效率等方案。
原物料價格上漲 轉型風險/市場 未來碳稅課徵考量下,原物料將會附加碳排的成本,而價格有所上漲 營運成本增加

生產原物料及產品運輸等成本提高。

  1. 持續推動次級料回收再利用
  2. 改善製程中粉塵原料逸散,且製程中設置集塵設備,收集製程中集塵粉再投入使用
高效率生產 機會/資源效率 透過 AI 智慧生產、工業馬達、自動包裝等生產工具,提升整體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 資本支出增加、營運成本降低

投入智能化系統185萬,減少冷卻水設置成本

導入冷卻水智能看板管理系統,設備稼動、能耗.. 等,可即時管理。
回收再利用-循環經濟 機會/資源效率 依據循環經濟三大原則(3R):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或原料使用量。 營運成本降低

越峯桃園廠2024年集塵粉回收1,175噸,佔產量比率 15%

  1. 改善製程中粉塵原料逸散,且製程中設置集塵設備,收集製程中集塵粉再投入使用
  2. SIC邊料回收再利用。
減少用水量和耗水量 機會/資源效率 水資源為製程中不可取代的資源,減少工廠水洩漏及提高水回收再利用比例,節省營運成本支出,提升工廠韌性。 前期投入節水技術成本高

2024年RO廢水回收量約為480噸,可節省6,432元

  1. RO製程廢水回收再利用。
  2. 持續研擬耗水量減少及節水方 案。
使用低碳能源 機會/韌性、能量來源 推動煤轉氣、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減少碳成本、降低產品碳足跡。 營運支出增加、營運成本降低

持續投入減碳量、成本、效益。

  1. 桃園廠建制屋頂太陽能案場,2025年規劃將建置自發自用太陽能案場75.9kW,自發自用裝置容量達322.7 kW。
  2. 關注及參與再生電力市場。
  3. 落實執行各項節能減碳措施
善用公共部門獎勵辦法 機會/市場 運用政府獎勵機制,降低投入成本、採用新技術,提升競爭力 資本支出增加、營收增加
  1. 參加客戶以大帶小低碳化轉型計畫。
  2. 汰換老舊耗能空壓機,新購IE4永磁式空壓機能效提升13%。
參與經濟部推動低碳轉型與動力能源補助計畫。
減碳路徑圖

註1:減碳目標涵蓋基準年(2017 年) 已存在之產品線與服務所產生之排放量,基準年後新增設之產品線與服務,則不納入本次目標計算範圍。

註2:減碳路徑範疇2024 年變更涵蓋為合併財務報表公司

年度 2024年 2025年
項目 目標值 實際值 達成率 目標值
溫室氣體排放量(噸CO2e) 49,209 54,151 91% 5,2696

註1:達成率 = 2024 年目標排放量 / 2024 年實際排放量

註2:之前揭露為滅碳量,2024 報告修正溫室氣體排放量。

集團推動內部碳定價
我國於2023年2月公告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增訂碳費徵收機制,收費辦法及具體費率等詳細內容將由環境部制定相關子法,徵收對象規劃採先大後小分階段徵收,費率將定期檢討朝漸進式調高。為提前因應政府政策,並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及降低碳風險,台聚集團將於2024年導入內部碳定價制度,價格將參考國內碳費的定價基礎,規劃將此制度整合到企業的決策及投資評估流程中,評估碳排放對業務營運的影響,加速執行減碳措施。集團同時將舉辦兩場教育訓練讓相關單位同仁理解內部碳定價之概念及應用方式,協助各廠盡速導入落實,並規劃辦理一場碳相關通識課程,廣邀集團同仁參加,提升全體員工減碳意識,達成企業永續經營目標。
能源管理
台聚集團於2016年即自主性設定能源管理目標,依循我國能源發展政策,持續追蹤國際趨勢與國家法規進行動態檢討,衡量內外部因素後,台聚集團於2022年初訂定2030年減碳目標為「2030年碳排放量較2017年減少27%」。 桃園廠2021年已獲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 藉由ISO 50001系統提昇自身的能源使用效率,達成能源使用成本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期望透過持續的節能減碳及增加使用綠電,在公司業務發展與環境友善創造雙贏的永續經營。
溫室氣體管理
企業致力於節能減碳,不僅對社會做出貢獻,亦可藉由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降低營運成本,本公司桃園廠屬環境部公告須申報之固定污染源,每季定期申報並配合政府查核,並於2022 年取得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查證。廣州廠與昆山廠分別於2024 年6 月、7 月份取得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證,馬來西亞廠於2024 年取得查證。
桃園廠 廣州廠 昆山廠 馬來西亞廠
類別 單位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4年
範疇一 噸CO2e 4,774 3,186 3,709 224 256 691 111 107 195 394
範疇二 噸CO2e 4,876 5,544 7,874 23,862 19,711 21,278 25,366 18,945 17,689 4,502
合計 噸CO2e 9,650 8,730 11,583 24,086 19,967 21,969 25,477 19,052 17,884 4,896
產量 11,042 7,344 7,660 3,820 2,457 2,738 4,493 3,361 3,724 1,143
單位產品溫室氣體密集度 噸CO2e/噸 0.87 1.18 1.51 6.31 8.13 8.02 5.67 5.67 4.80 4.28
註1:範疇一係指來自於製程或設施之直接排放,上圖數據依天然氣用量,以及 公務車與柴油堆高機用油量換算獲得。

註2:範疇二係指能源間接排放,上圖數據依用電量換算獲得。

註3: 範疇三係指原物料運輸、產品運輸、員工通勤。

註4: 盤查邊界採營運控制權法設定以桃園廠、廣州廠、昆山廠、馬來西亞區為盤查範圍

註5:排放係數參考環境部的溫室氣體盤放係數管理表、中國電力排放係數、IPCC 2021 年第六次評估報告全球暖化潛勢值。

註6 : 溫室氣體項目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 、三氟化碳。

註7 : 2024 年排放量經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確信,桃園廠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三排放量為664 噸CO2e,廣州廠為5,590 噸,昆山廠為78 噸,馬來西亞廠 62 噸。
落實節能減碳
2024年節約能源措施
改善方案 節能量計算方式 實際減碳量 投資金額
桃園廠 增加負載提高冷卻水有效利用,冷卻水進出水溫差由2℃,增加到5℃。
  1. 調降生產設備冷卻水流量,增加冷卻機台數量(負載),500RT 冷卻水系統負載由12台(5噸產量/月)增加到24台
  2. 500RT冷卻水系統規格流量 6457 L/min,63kWh,生產設備由 300 L/min,減少到150L/min,提升效益50%。
  3. 全年改善效益為63kW–31.5kW[負載增加一倍] x 8760 小時/年=275,940度
136.3噸CO2e 4,200千元
廣州廠 淘汰老舊高耗能空调 2024年宿舍淘汰換新176台變頻空調,節電核算公式為:(舊空調耗電量-變頻空調耗電量)*使用時數*台數
注:
變頻空調耗電量=制冷耗電量÷1136
定額空調耗電量=輸入功率/1000
65.1噸CO2e 1,712千元
廠房屋頂安裝光伏項目 廣州廠太陽光電2024年3月并網發電,2024年度光伏供電1734364Kwh 914.2噸CO2e 38,875千元
昆山廠 廠房屋頂安裝太陽光電項目 2024年,太陽光電累計發電2,094,846 kwh 1,351.0噸CO2e 34,539千元
總計 2,466.6噸CO2e
2024年目標減碳量(CO2e) 2024年實際減碳量(CO2e) 達成率
桃園廠 991.40 136.30 13.70%
昆山廠 1,200.00 1351.00 112.60%
廣州廠 949.00 979.30 103.20%
合計 3,140.40 2,466.60 78.5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