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 |
實體風險/慢性 |
- 以近未來(2016-2035年)全球溫度上升4℃(RCP8.5)為基礎,未來外氣溫度急遽升,預估於夏季(6-8月)最高溫度達37.5℃。
- 高溫造成影響生產製程、空調設備冷卻能力,提升空調及冷卻設備的使用頻率,使電力使用量增加、用水需求上升。
|
營運成本增加
若缺水則需外購水車,嚴重時將減少產線生產或全面停工,預估購水成本增加每天2.6萬元。
|
- 監控水情狀況與緊急應變程序
- 停止非必要用水,加強巡查管線與開關。
- 推行用水改善方案,逐年降低總取水量。
|
政府監管或監督 – 耗水費徵收 |
轉型風險 /政策與法律 |
經濟部 2023年1月發佈「耗水費徵收辦法」,對枯水期(1~4月、11~12月)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之用水大戶,每度開徵「耗水費」。 |
營運成本增加
2024年建置150噸備用水槽,建置費用500萬元。
|
- 設定單位產品耗水量目標,並逐年達成減量目標。
- 改善廢水回收系統及加強操作管理,提升回收水量,減少耗水量。
|
碳費 |
轉型風險 /政策與法律 |
環境部2023年12月發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預計於2025年對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之排碳大戶開徵碳費。 |
前期投入成本高,後期碳排放量低,營運成本降低
本公司非排碳大戶,若未來法規規範下調,可能面臨營運成本上升的風險
|
- 將碳成本納入投資評估,提升減碳項目之執行機會
- 規劃2025~2030年節能減碳措施方案,進行廠內設備汰舊換新、改善能源效率等方案。
|
再生能源法規 - 用電大戶條款風險 |
轉型風險/政策與法律 |
經濟部「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於2021年施行,要求契約容量大於5,000 kW之用電大戶,須於2025年前設置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設備。 |
資本支出增加、營運成本增加
本公司契約容量未達5,000kw,若未來法規規範下調,可能面臨營運成本上升。
|
- 規劃2025~2030年節能減碳措施方案,進行廠內設備汰舊換新、改善能源效率等方案。
- 2025年規劃將建置自發自用太陽能案場75.9kW,自發自用達322.7kW。
|
低碳技術轉型 |
轉型風險/能源、技術 |
為減碳而投入能源轉型、效率提升、燃料替代等低碳技術發展,使得企業投入技術成本增加。 |
資本支出增加、營運成本降低
2024年度節能減碳措施,共投入420萬元,節電量21萬度及減碳量102噸CO2e。
|
持續規劃2025~2030年節能減碳措施方案,進行廠內設備汰舊換新、改善能源效率等方案。 |
原物料價格上漲 |
轉型風險/市場 |
未來碳稅課徵考量下,原物料將會附加碳排的成本,而價格有所上漲 |
營運成本增加
生產原物料及產品運輸等成本提高。
|
- 持續推動次級料回收再利用
- 改善製程中粉塵原料逸散,且製程中設置集塵設備,收集製程中集塵粉再投入使用
|
高效率生產 |
機會/資源效率
|
透過 AI 智慧生產、工業馬達、自動包裝等生產工具,提升整體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 |
資本支出增加、營運成本降低
投入智能化系統185萬,減少冷卻水設置成本
|
導入冷卻水智能看板管理系統,設備稼動、能耗.. 等,可即時管理。
|
回收再利用-循環經濟 |
機會/資源效率
|
依據循環經濟三大原則(3R):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或原料使用量。 |
營運成本降低
越峯桃園廠2024年集塵粉回收1,175噸,佔產量比率 15%
|
- 改善製程中粉塵原料逸散,且製程中設置集塵設備,收集製程中集塵粉再投入使用
- SIC邊料回收再利用。
|
減少用水量和耗水量 |
機會/資源效率 |
水資源為製程中不可取代的資源,減少工廠水洩漏及提高水回收再利用比例,節省營運成本支出,提升工廠韌性。 |
前期投入節水技術成本高
2024年RO廢水回收量約為480噸,可節省6,432元
|
- RO製程廢水回收再利用。
- 持續研擬耗水量減少及節水方 案。
|
使用低碳能源 |
機會/韌性、能量來源
|
推動煤轉氣、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減少碳成本、降低產品碳足跡。 |
營運支出增加、營運成本降低
持續投入減碳量、成本、效益。
|
- 桃園廠建制屋頂太陽能案場,2025年規劃將建置自發自用太陽能案場75.9kW,自發自用裝置容量達322.7 kW。
- 關注及參與再生電力市場。
- 落實執行各項節能減碳措施
|
善用公共部門獎勵辦法 |
機會/市場 |
運用政府獎勵機制,降低投入成本、採用新技術,提升競爭力 |
資本支出增加、營收增加
- 參加客戶以大帶小低碳化轉型計畫。
- 汰換老舊耗能空壓機,新購IE4永磁式空壓機能效提升13%。
|
參與經濟部推動低碳轉型與動力能源補助計畫。 |